黄铁矿性能解说
黄铁矿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为白铁矿。成分中还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代替,如Co3、Ni3代替Fe2,或[As]3、[AsS]3代替[S2]2-时,产生电子心(n型)或空穴心(p型)而具导电性。
黄铁矿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物理论组成(wB%)是:Fe46.55,S53.45。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As、Se、Te可代替S。亦可有微量Ge和In等元素。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
并且黄铁矿的优异性能使其成为太阳能电池材料中及具有可观发展前景的材料。FeS2薄膜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理论值为15%~20%,目前只能达到3%,与理论值相差较大。由于存在杂质、空位、结构缺陷、非FeS2化学计量比的过度相、表面结构激变等原因均可改变材料能级分布,影响电子的迁移、载流子的活动状态,导致光电性能差,光电转化效率低。作为光敏化剂,制备工艺对光电特性影响较大,任何一步实验操作的改变均会对微观形貌、粒度密度等参数有较大影响。
另外,类似于这类矿石有些还是可以用于药用的。药用自然铜即黄铁矿(砸碎或煅用),别名石髓铅。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疗伤。若成药制剂,是可以活血止痛。
- 上一篇:除铜剂的不同使用方法
- 下一篇:硫铁矿的用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