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使用除铜剂的目的是什么
在生产制作过程中,使用除铜剂目的是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体物、浮油、重油等杂质。预处理之后,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油脂等物质基本清理干净。
除铜剂是针对含铜废水研发的***铜离子螯合剂,呈白色粉末状,能够与重金属离子铜生成不溶性的螯合沉淀,将废水中的铜离子处理至0.1mg/L以下,可处理电镀铜废水、焦铜废水、EDTA-铜废水等各种含铜废水。相比于同类型产品,M7具有以下优势:经过分子结构层面的设计,M7的螯合能力强,能够与络合铜离子产生作用,生成沉淀除去,对于比较难处理的焦铜废水、EDTA-铜废水以及其它络合铜废水,处理效果好。
一般除铜需要在pH>9的条件下投加,不仅需要多次调节pH,还浪费了酸碱剂。而除铜剂在pH=6-9的范围就可正常使用,使用流程大幅简化。
通常除铜剂的包装采用牛皮纸袋封装。实验时取一定量废水,将pH调至8.0以上,加入适量(如:500ppm)除铜剂,搅拌反应10分钟,再加入一定量(如:500ppm)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等),加入少量聚丙烯酰胺PAM,絮凝沉淀后,过滤,取滤液(或静置10分钟后,取上清液),测定铜的含量。
除铜剂厂家表示,在运输除铜剂时轻拿轻放,避免日晒雨淋。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酸性物质、活性金属粉末、易燃或可燃物等混合及存放。
- 上一篇:增硫剂的应用须知
- 下一篇:硫铁矿产品大家了解吗